此人直言不讳,指出诸葛亮的致命伤,病逝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天天新资讯

发布时间:2023-04-05 14:53:41 来源: 灿烂海滩


(相关资料图)

(灿烂海滩原创作品,严禁转载)

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零三回,发生在诸葛屯兵五丈原期间,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、诸葛亮和杨颙。原文如下:

(司马懿)懿问曰:“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?”使者曰:“丞相夙兴夜寐,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。所啖之食,日不过数升。”懿顾谓诸将曰:“孔明食少事烦,其能久乎?”使者辞去,回到五丈原,见了孔明,具说:“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,看了书札,并不嗔怒,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,绝不提起军旅之事。某如此应对,彼言:食少事烦,岂能长久?”孔明叹曰:“彼深知我也!”

主簿杨颙谏曰:“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,窃以为不必。夫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。譬之治家之道,必使仆执耕,婢典爨,私业无旷,所求皆足,其家主从容自在,高枕饮食而已。若皆身亲其事,将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?失为家主之道也。是故古人称:坐而论道,谓之三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昔丙吉忧牛喘,而不问横道死人;陈平不知钱谷之数,曰:自有主者。今丞相亲理细事,汗流终日岂不劳乎?司马懿之言,真至言也。”孔明泣曰:“吾非不知。但受先帝托孤之重,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!”众皆垂泪。

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,诸葛亮屯兵五丈原,多次出兵搦战,司马懿都避而不战。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,让使者送了一套妇人的衣服给司马懿。谁知司马懿不为所动,闭口不谈军旅之事,却问及诸葛亮的饮食、睡眠等琐事。使者回到五丈原后,将情况汇报给诸葛亮。此时,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,认为校对文件这样的小事应该是小吏所为,而诸葛亮却连这样的小事都亲力亲为,此举并不妥当。而诸葛亮却说自己受先帝重托,唯恐别人不如自己尽心。

本文要介绍的成语,是杨颙口中的“坐而论道”,意为坐着议论政事。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《周礼》中的“或坐而论道,或作而行之……坐而论道,谓之三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”

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将夫人衣服送给司马懿之事,是真实的历史事件。据《晋书•宣帝纪》载:“亮数挑战,帝不出,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。”司马懿的反应也与小说中的描述完全一致。据《三国志•诸葛亮传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载,诸葛亮派使者前往司马懿军营后,司马懿对于战事闭口不提,却一直在问诸葛亮的日常情况。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每天吃饭不过数升,连二十杖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审核后,司马懿立刻得出结论,认为诸葛亮命不久矣。

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杨颙劝谏诸葛亮的故事情节,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,见于《三国志•杨颙传》注引《襄阳记》。杨颙之语与小说中的描述基本一致,作者仅仅在这段话中加上了最后的“司马懿之言,真至言也”这一句。不过,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。首先,杨颙劝谏诸葛亮的时间并非是小说中的蜀汉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年),因为按照该传的记载,杨颙早在蜀汉建兴六年(公元228年)就已经病逝了。得知杨颙病逝的消息,诸葛亮不禁“垂泣三日”。

说起杨颙这个人物,在蜀汉帝国的地位并不高,仅仅担任过东曹掾之职。不过,此人看问题一针见血,说话毫不客气。从杨颙与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,杨颙对于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、不肯放权的做法感到非常担忧。因此,杨颙才直言相谏,对此,诸葛亮无言以对。不过,诸葛亮明知道杨颙所言是自己的致命伤,却并没有采取任何方法来修正自己的错误。这不但导致了诸葛亮年仅五十四岁便英年早逝,也造成了蜀汉后继无人的局面。若诸葛亮采纳了杨颙的建议,局面或许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参考书籍: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32 华西创新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